近期,由一位海南的董姓复合型维修工所发的火爆短视频在国内引起了一番讨论。视频中,他在宿舍内维修水管,其另一位同事不良调侃,却被董姓工人以敬业的态度,化解了各种“难题”,最终圆满完成任务。视频在短时间内累计点击十多万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这场关于维修工人的讨论,正好符合近年来的一个社会现状——在生活中,大家往往会对某些职业存在盲区,甚至是消极的态度。如短视频中的不良同事,他们可能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某些工作“不重要”,甚至“不需要专业技能”,完全不考虑工人的付出。而且,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我们曾经为了省几百块钱的维修费,而选用了不专业的维修人员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每个职业都能多一份关注,多一份尊重,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不应该用身份来评判职业,而应该用职业来评判身份。而维修工人这样的职业,则能更好地体现其重要作用。在鼓励创新、开展技能培训、保障权益等方面,更应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