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这个词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滥用了,它既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也是与经济、政治等息息相关的概念。但如果我们纵观我们的文化史,会发现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我们对其认知和处理方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即便是在初一语文上册,也曾有关于文化的篇章。回看这些篇章,我们或许需要反思:“我们的文化观念,是否被当成了拿来消费、拿来炫耀的利器?”
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欧美强调个人主义,追求独立、自我表达;亚洲强调集体主义,重视管教、规范。可以说,这是各个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承,而不是上下级之分。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中国当下的文化面临着至少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文化“商品化”现象严重。当代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商品,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这种商品化尤其在当代中国,已经到了极致,被几乎所有领域的从业者所热爱。文化不再是以感知为核心的创造过程,反而成了一种低廉的消费品,这种价值观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对文化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文化教育失衡。当前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核心的问题是文化教育失衡。在努力追求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坚持原有文化传统的研究和谋划。
第三个问题:文化媒介缺乏规范。社会媒体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文化传统与社会价值的传播。而现实中,很大程度上仍有许多不良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我们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看,我们在发展中国家的履行中,除了坚持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还需要关注文化教育的失衡,积极发挥文化媒介的作用,引导文化的正确传承,这些都是我们在初一语文上册习得的重要内容。